這兩項都是理學家所提倡的,而朱子特重於道問學.
何謂道問學?
就如同看了包法利夫人之後,說出的那句經典:每個人都是包法利夫人.(不要叫我用港版翻譯包華麗..orz..)藉由這樣子關照的對應,去探究人生.
道問學最根本的綱目,起自於尊德性;學問裡面很重要的一環,是在貫通萬物,所謂萬變不離其宗.任何的學問如百川溢流,終歸向著大海.學而成就其大,存疑道問成就其深.先要有怎麼樣的水量,才能夠分出何謂深淺不同.
擁有了道問學的涵量,是要印證於那一個真正的大本大源;所謂真積力久而能致是也.就這樣,尊德性和道問學的關係建構了.
學術上分出的朱陸異同,常常用陸王心即理,程朱性即理來劃分;然而依照錢大師賓四的看法,認為應該是從"學"的不同處來看待,吾意頗同之.
強調著格物致知的同時,不忘了人事的結合,不一昧的向那一個空的心去鑽研,這才算學問之道.
如果萬理皆從心來,那麼心本身即是萬理,何須探求?就像是西方某些哲學家所提倡,每個人都如同上帝的化身,那麼所做的事本身就合於天道,何來善惡義利之辨?抱持著這樣的觀點,那麼所有的一切便無一不善無一不惡了,慎之.
而這樣的弊端,須從學而方能矯之.是故尊德性而道問學.
夫子自云曰: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.能夠在述上面有所整理,這是更為難得的功夫,不說空話,不妄言,極難.
君子慎獨.慎學.自勉之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