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有三易之說,在傳統易學的解釋上非常的基本而且重要,尤其是在義理派的方面,特重於此三易的闡釋,並且藉這樣子的說法來構成易學的中心主軸。
下面,就用很學術的方法來寫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,瞭解一下。
另外,因為有標楷體註明為出處引文,特別用大字,希望有興趣的人看起來不會這麼吃力~
最早提出易有三易者即係《易緯˙乾鑿度》。據其記載:
孔子曰:「易者,易也,變易也,不易也。管三成為道德包籥。」
鄭玄注之曰:
管,統也;德者,得也;道者,理也;籥者,要也。言易道統此三事,故能成天下之道德,故云包道之要籥也。
而鄭玄即依此闡釋易有三易之說,言易一名而含三義:易簡,變易,不易也。
然後學者多尊鄭玄之說,故先略述此三義如下:
(1)易簡
易簡的概念,簡單來說就是在內含所有一切事物的變化,乃至宇宙自然現象與規律,都可以將其複雜而予簡單化。萬有化生,錯綜複雜,然而究其實質,則是平易而簡,其理一也。如同以陰陽二者可示萬化之理。
(2)變易
變易即言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個不斷發展與變化的歷程,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可以孤立存在而且永遠不變的。正所謂天地不變,不能通氣也;不論言天道,地道或人道,易學乃是以變的觀念來作為看待主導事物規律中心的。
(3)不易
不易與變易似有抵觸,然而究其本原,不易代表的是一種動靜有常,不論怎麼樣的錯綜變化,那一個基本的系統理路並不曾因此有所改動,所以云:不易也者,其位也。
若依易緯原述論之,或可解為易者為本體,而後帥有變易與不易兩種特性。
易者,以言其德也。通情無門,藏神無內也。光明四通,傚易立節。天地爛明,日月星辰,布設八卦,錯序律曆。調列五緯,順軌四時,和粟孳結。四瀆通情,優游信潔。根著浮流,氣更相實。虛無感動,清淨炤哲。移物致耀,至誠專密。不煩不撓,淡泊不失。此其易也。
變易也者,其氣也,天地不變,不能通氣。五行迭終,四時更廢。君臣取象,變節相和,能消者息,必專者敗。君臣不變,不能成朝,紂行酷虐天地反,文王下呂九尾見。夫婦不變,不能成家。妲己擅寵,殷以之破。大任順季,享國七百。此其變易也。
不易也者,其位也。天在上,地在下,君南面,臣北面。父坐,子伏,此其不易也。
此一說或為文字上排列理解之誤,然亦可釋為以易者言其德,德為其性;變易者言其氣,此為更迭之法度;不易者論其位,為所在處,為常。管此三者,而蘊含至理成道德包籥。此三說者皆易也,惟體用有別,故以一易帥變易、不易二者也。
除此說法外,尚有以「易」本字來言日月為易、日出為易、生生之謂易、易為逆數、易為無體之狀等說,然而皆已離《易緯》本文甚遠,故不述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