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幫了一次,就有第二次,所以順便來談談聲韻學裡的系聯法吧~
傳統上的聲韻學,最早是由<<切韻>>一書開始發展(6~7世紀的中古音),不過因為切韻已經失傳,所以後來以<<廣韻>>這一切韻的增訂本來做語音系統的研究.而根據這種語音系統,就有所謂"反切"上下字的聲韻法,然後才構成具體的字音唸出.
可是由於<<切韻>>系統中的反切上下字是任意選擇的,所以到了清末,由陳澧先生發展出了"系聯法"來整理這個反切字系統.
透過陳先生對<<切韻>>的系統性研究,將各個反切上下字做了嚴整的考訂,根據反切上字為聲,反切下字為韻的基本原則來做系聯法的基礎.
有以下幾點條例:
1. 反切上字或下字如遇同字,則被切字的該聲母或韻母一定歸為一類.
例如: 冬,都宗切.當,都郎切. 反切上字皆為都,那麼冬和當的聲母一定同類.
2.反切上字或下字互用,被切字的聲母或韻母一定同類.
例如:當,都郎切 都,當孤切. 反切上字互用當,都 所以此兩字聲母同類.
3.想當然爾,結合以上兩種條例的,必定同類.
例如:冬,都宗切 當,都狼切 都,當孤切. 所以冬,當,都聲母同類.
4.同音的字不會設兩個不同反切.所以如果反切上字或下字都同類,那麼下字或上字一定不同類.
例如:紅,戶公切 烘,呼東切 公與東同類,因此戶與呼一定不同類.
5.兩兩互用不能系聯的,依同聲或同韻類字定類.
例如:多 得 當 都,多與得互用 當與都互用,然而凍的平聲東韻為:凍,都貢切.去聲送韻:凍,多貢切. 藉此可判 "多得當都" 同類.
大致上就是如此,算是一種音韻分類的簡單整理方式,不懂再說囉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