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麼 做為宇宙基本的第一因,米利都的泰利斯提出了世界由水構成的概念,而慢慢的 地.水.火.風各種元素於是被提出.這是希臘古典哲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瞭解觀點.
回到能化質與變易這個課題,再省思中國道家的道與太極觀,儒家的天道與周易觀,便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驚人的類似.所以在傳統上,儒生道,道生儒的思想互變,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.
那麼,西方與東方擁有神性的人格天呢?這是一種試圖解釋宇宙規律出現的說法,不能說是錯誤.精神性的影響宇宙變化,這一個觀念在推演的過程中是可以被接受的.因此,就有了宗教的誕生.為了向不可知做出詮釋,所以上帝一定存有.然而,這一個不可知的極限,就帶來了信與不信.因此馬丁路德等新教派提倡:義人因信而得救.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,這是各種宗教上的基本態度來源.
宗教在個人的認知當中,本來就是選擇性的問題.選擇相信,可以變得輕鬆許多,因為可以很容易的把創生變化推給上帝解決.相對的, 懷疑論者卻也因為缺乏有力的創造證據論述,因此無法駁斥宗教的這種"假說".
瞭解了這一些,可以再談談第一因.
第一因在因果邏輯這一律則上是不可避免的必然.然而,是否有第一因之外的第二變因呢?如果說沒有,那麼這將是一種不合邏輯的荒謬說法.
這種荒謬 可以說是恍兮惚兮的中介狀態 所謂不動之動者是也.但是,在真實世界中,目前的量子理論,這卻成為真確的測不準存在.0與1的中介,或0或1.
因此,如果傳統上絕對重要的因果論有可能是錯誤的呢?抱持著這一種念頭,對於世界的瞭解會與傳統有極大的差異.這就會開始接近到知識論的領域.人抱持什麼樣的態度,來判定,甚至於扮演真實?
待續.
你的日記好特別唷?你是老師?看完我還是不太了解!看來我的資質駑鈍唷!
回覆刪除呃 就是把自己想到的隨手寫寫吧是個不學無術的小朋友- -有點不懂,那應該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囉 會改進的謝謝你的參觀喔~
回覆刪除